20110701 臺南孔子廟(大成殿)
孔廟是屬於官方興建的建築,在以往各個朝代均有正統的規定,不能任意更動;而分布各地的孔廟大都模仿孔子故居山東曲阜孔廟的格式,所有殿宇牌坊亦均有一定的名稱。
小別於台灣其他地方的孔廟建築,台南孔廟採取的是閩南式的合院建築風格。是著名的「左廟右學」設置方法,建築的風格呈現孔子崇尚儉僕的精神,展現肅穆典雅的印象。
前一篇分享了右學中的文昌閣與明倫堂,而這裡就繼續來分享建築物左邊的孔廟吧!!與「入德之門」相鄰的孔廟建築群中,第一棟則為「名宦祠」與「鄉賢祠」;這裡奉祀蔣毓英、陳璸等12位對台南當地歷史文化發展有貢獻的官員、賢者。
再過來則是要進入孔廟的「大成門」,入場費是25元喔。臺南孔子廟現有格局為三進兩廊式,第一進為大成門,第二進為大成殿,其為整座建築的主體,第三進為崇聖祠,大成殿旁兩廂分別是東西廡,禮、樂器庫,以成書院,典籍庫。
再過來就是「孝子祠」與「節孝祠」喔。日據時代,因為當地節孝祠、烈女祠被廢處了,故將其中牌位遷移至此供奉,共有273位在地的烈女、節婦或孝子。
參觀到這裡,寧靜的孔廟開始進入第一批團體遊客;萬花筒趕緊在他們之前先行買票進入大成門裡的世界啦。
不知道有什麼優惠,售票小姐什麼都沒問,就直接給了我半票,還附上一張祈福卡喔。
以三川門形式設計的「大成門」又別名「戟門」,位在大成殿之前。三道門中,平日只開側門,有重大儀典要舉行才會打開中門表示隆重。大成門的門檻設立的很高,有一種說法是禮制上大成門必須與大成殿齊高,因此將門檻加高。另一說則是將門檻高度給予提高,進入大成門謁聖廟者自然便得小心舉止,才能符合聖廟謹嚴的氣氛。
參觀了這麼多的孔廟建築,有沒有發現大成門是其中粧點最華麗的地方呢?無論是窗櫺、斗栱、獅座、吊筒、雀替、員光等木造工程,各處細緻精巧﹔而大門的兩旁也不像其他廟宇會刻寫對聯,這是因為怕被譏笑為在「夫子面前賣弄文章」的原因喔。
而大成門的每組門扇共有108個門釘(左、右各54個),這是因為9是陽數之極,9的倍數108更是禮制中最大者,用此表示對聖廟的尊崇與禮敬。
大成門與兩邊祠堂之中有9個重修古碑,記載著歷年來數次修建孔廟工程的規模與過程,是相當珍貴的史料,而碑面精美的雕刻也極富藝術價值。
拿著剛才領到的祈福卡,我在大成門的後方桌上發現了紀念章,將祈福卡蓋上了兩款紀念章,沒有掛上祈福架而帶回家留做紀念啦。
進入大成門後就會看到完整的孔廟建築群,被三面建築體所環繞,在此再說明一次。位在正中央的便是供奉孔子的「大成殿」,左右則是「東廡」、「西廡」再過去則是「禮器庫」、「樂器庫」最後側兩個角落則是「典籍庫」、「以成書院」及位在大成殿正後方的「崇聖祠」喔。
大成殿的設計不像其他大成殿有柱廊環繞,用色十分單純,木頭結構與牆壁的顏色相近。因此,整個建築體即由紅瓦、朱牆(朱紅乃傳統孔廟之主色。這是因為孔子出生的朝代──周朝,特別崇尚朱色之故)與白色地面所組成。簡單、崇高、肅穆。比例上,大成殿的屋頂約佔總高度的一半,雖有擁有如此崇高的屋頂,但由於殿前院落的尺度權衡相當,加上環殿短垣漆上與屋身相同的色彩,視覺上提高了台基的高度,因此不但不顯得頭重腳輕,反而恰當的凸顯出屋頂的巍峨、舒展。
其實大成殿空間接近正方形,正側面都為三開間;正面柱間為鏤空的扇門窗,屋頂形式為重簷歇山屋頂,正脊中央是座九層寶塔,再以兩側雙龍來護衛,故又有雙龍護塔之詞;最旁邊的燕尾飛脊前方為「通天筒」( 又稱為藏經筒、 藏書筒或者是通天柱 ),這是孔廟建築專有裝飾 ,以陶土製成,高約五尺。但為什麼要設置通天筒呢?有兩個說法,第一是說起源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讀書人為保護經書就在自家的屋頂上裝上看起來像煙囪的筒子,把經書藏在裡面以免被官兵搜去焚毀,後來人們便在大成殿屋頂上也裝上這種筒子來紀念這種珍惜書籍的精神。再有一說則是宋朝精通孔子學說的儒者朱熹,因感佩孔子,認為孔子的精神能通天意,德配天地,道貫古今。因此在修建孔廟時,便在廟頂裝上兩個陶製筒子稱為「通天筒」,來表示對孔子的尊崇。
大成殿位於台基之上,階梯中央的斜坡稱為「御路」,刻有棋琴書畫與龍頭;古代平常人是不准踏上的,只有新科狀元與皇帝祭孔時才可走過的喔;
平台的前後腰牆圍起來,給人更為莊嚴隆重的氣息。
各個角落豎立不同姿式的可愛小石獅與螭首。
螭首-傳說中為神龍所生的九子之一,嘴巴很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故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
大成殿前仍採用落地格扇大門,當大門打開時,在透入的光線襯托中,更可顯得殿中孔子神龕之莊嚴氣氛。
殿內正中位置即為孔子神位,放置在精緻神龕中;殿上屋架懸掛著歷代皇帝元首所贈予的珍貴匾額,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康熙皇帝所賜之「萬世師表」了。
張懸於樑架間共有12張清初至今的歷任元首賜匾了,有興趣者還可細數少了哪幾位喔。
大成殿內除了主祀孔子外,左右兩側也旁祀16位孔門主要弟子的神位,稱為「四配十二哲」。其中「四配」即顏回、曾子、子思、孟子;而 「十二哲」即閔子騫、仲弓、子貢、子路、子夏、有若、冉耕、宰予
參觀完了大成殿後,就來欣賞孔廟建築群閩南風格合院式的建物內容啦。
東、西廡是大成殿左右的兩列廂房,內部空間類似長廊,窗櫺皆為方格形,稱為「正心窗櫺」。簡潔素淨的建築風格,也正好反映清初時期建物的特色。
內部沿著牆壁供奉著歷代先賢先儒的牌位,東廡裡有董仲舒、韓愈、范仲淹等80位學士;
由於旅遊團正由東廡解說起,而我則由西廡開始逛起;東、西廡的鄰邊各為「樂器庫」與「禮器庫」,在西廡旁的便是置放各式禮器的庫房囉。
一踏入禮器庫中間的空間,首先映入眼中的便是「全臺首學」四個大字,表顯出台南孔南的特色與其崇高的獨特地位。
在其下方的左側物品為「聖亭」,朱紅色的聖亭是在民國75年(西元1986年)整修大成殿期間,用來將位於大成至聖先師牌位移至明倫堂中供人祭拜所用。
而一旁的三個木造物品則是「太牢架」,講究禮學的儒家連放置祭孔三牲的物架都依各種動物備有各式形狀,以講求對牲品之禮節。(旁邊趕上來的團體客提出了一個好問題,這麼小的架子放得下牛或羊嗎?根據一旁解說員的說法,乃是古時的牛羊都沒有現在長得這麼大隻喔;加上已經是熟了的,當然就更小隻囉,所以應該放得下啦。)
兩側則是各以八角門欞所隔開的禮器之庫啦;
例如三腳鼎乃是用來焚香的器具喔。
再來則是「釋奠典禮」的由來說明。目前的釋奠典禮一年舉行兩次,春季時間較晚,約在清晨六時舉行;而秋季則在清晨五時舉行。之所以稱為「釋尊」則是因為「釋」、「奠」都有「呈獻」和「獻祭」的意思,在釋奠之前必需要先祭祀孔子五代祖先,早在典禮前三十分鐘舉行,象徵著中國人慎終追遠的精神。在台南孔廟的釋奠典禮完全依照古制進行,過程相當隆重。
而在另一邊的八角門欞裡,玻璃櫃中陳設的是進行大典時所穿著的服裝。
深色衣著的便是獻官服,是由參與大典中現任政府官員及教育界人士所擔任並且穿著之用。
而佾生服則是古時來自府縣、學的生員所穿,現在舉行釋奠典禮時,是由孔廟旁忠義國小的五年級的同學所擔任。
前方的「鴟鴞」(唸法:ㄔ,ㄒㄧㄠ)乃典出詩經,為屋脊兩邊歸帶上裝飾之用的禽類。即為現代所稱的貓頭鷹,原本性情兇惡而且以母為食的不孝之鳥,都因飛過講堂聽了孔子所說的道理後而改過向善。
以此象徵孔子的有教無類,連這般兇惡又不教的禽類,都會受其感化而前來聽講呢。
根據解說員所說,這個「太尊」只有台南孔廟與大陸山東孔廟各擁有一個,故也可稱為是台南孔廟的「鎮廟之寶」喔!!二個是同時間製造的,一個放置於台南孔廟,而另一個則保存在孔子的故鄉。盛酒之用的「太尊」,據說是用大陸山東曲阜孔子墓的墓土作成的,十分珍貴;而且是祭孔典禮中重要的禮器之一,每年祭孔儀式時是放在「犧尊」及「象尊」之骨董級文物。
踏出了禮器庫,再過來便是角落處的「以成書院」可以說是台南孔廟的樂局;而擁有樂局的設置,台南孔廟也可說是全台唯一。長久以來孔廟的祭祀禮制都由以成書院傳承,院生大多為父子傳承,目前年齡平均在五十歲以上喔;而且「以成書院」除了祭祀至聖先師孔子、五文昌帝君外,還有祭拜「先達」,即指以成書院過往的院生,以表示尊敬之意呢。
台南孔廟目前在釋奠典禮中遵循的古禮,是依照清康熙52年所頒制的祭典儀式內容而行,也是目前台灣唯一遵循古禮的孔廟。
而於清康熙51年12月(西元1712年)時,台廈道陳璸大修孔廟,在明倫堂後方建築文昌祠,祠奉五文昌帝君。
而於日據時代的大正六年(西元1917年),孔廟再度重修並補置禮樂器,舊建築大半解體,只剩繪圖留存,保留至今的建物只剩大成殿、崇聖祠與明倫堂等。文昌祠與朱子祠等並未修建,故將五文昌帝君改為供奉於以成書院之中。
另一側則是以成書院由來的沿革,其功能為孔廟祭典禮樂人才的養成所,成立於清光緒17年(西元1891年),前身為道光15年(西元1835年)設立的樂局,至今老少院生共有百餘人喔。
最後方的長廊中,一側是以成書院,再過去則是崇聖祠與典籍庫的所在。
「崇聖祠」原名為「啟聖祠」,主要是祭祀著孔子父叔梁紇。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時,因諭封孔子5代祖先配享王爵尊號,並諭准入祀,才改名為崇聖祠。裡面除了主祀孔子5代祖先外,並配祀孔鯉等10位先賢先儒。今在神龕側壁,還鑲立著一塊花崗石雕的「雍正間諭封孔子五代王爵碑」,是相當珍貴的歷史古物喔。
崇聖祠的右側是今天沒有開放的「典籍庫」。雖然無緣見識其中寶庫,想必裡面也是收藏了許多自古以來的儒家書籍吧!?
下方的石質門額及為大正年代被折毁的朱文公祠的遺物。
「鎛鐘」的鐘體外層刻著道光二十九年桂月樂局等字樣,可見其百年以上歷史的身價。
一旁和「禮器庫」相同,也以兩道八角門框做為展示大典時所使用的樂器及用品。
最裡面便是珍貴的琴瑟,它的琴面是以梧桐木,琴底則以梓樹打造。琴面鑲有七條絃,彈絃後發出宮、商、角、徵、羽、少宮及少商的七個音色,並可與鼓瑟和奏。
很吸引人目光的便是這個「敔」喔!以伏虎的形狀刻出,每當奏樂完畢後,都必須以籈先擊虎首三次,接著擊擦齒片讓它發出三次號報聲。
另一邊也擺置了許多骨董級的用品與雕像,可以在此好好地欣賞一下古物之美喔。
走過東廡回到大成門前,祈福卡的桌邊正有一家人熱鬧地在蓋著紀念章,寫好心願掛上及第牆。
就這麼,孔廟的建築群觀光結束了。等候在外的是一整片綠蔭草地,其中,還有棵救援中的大榕樹。而大榕樹的後方便是一個半圓形的泮池囉。由於孔子曾經受封為文宣王,即代表具有諸候身份,故規制中可有泮池設置。在詩經泮水篇中有載﹕「思樂泮水,薄採其芹……」等詩句,便是指古時候的士子若是中了秀才,到孔廟祭拜時可在泮池中摘採水芹,插在帽緣上表示文才。今天在池畔的磚壁中央嵌著「思樂泮水」的石刻,也就是出自於這個典故了,可惜我沒有拍到照片分享。
這株年紀很大的大榕樹生長於清朝孔廟的喀咾石牆(珊瑚礁岩)上,是孔廟百年來的徵象。可惜因為人為的疏忽導致它被病菌給侵入而生病了,目前則用自然工法,促進氣根及地下根的生長。希望讓榕樹能夠自我修復,再度恢復生氣。
以及石碑。但都因字跡有點模糊而沒法清楚了解它的內容,實在可惜。
在西側大成坊外的空間便是相鄰忠義國小的校區了,其中的禮堂造型融合日式與西式風格,煞是好看。
對了,在孔廟園區中參觀時,最常出現的伴遊便是樹中忙著玩耍與跳躍的松鼠囉。別忘了在心中和牠們溫柔地打個招呼,不要大動作的嚇到了牠們喔!!
臺南孔子廟
TEL:06-2214647(台南市文廟管理委員會)
ADD: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
WEB:(本文內容皆為參考以下網站)
http://confucius.culture.tw/index01.htm (孔廟文化資訊網)
http://tour.tainan.gov.tw/view.aspx?sn=310 (台南市政府)
http://www.town-all.org.tw/92viewweb/view441/beauty_all.htm (孔廟到台南)
http://content.edu.tw/local/tainan/tnteach/tradance/index.html (全台首學-台南孔子廟)
http://www.ylib.com/taiwan/tainan/city/middle/m23.htm
延伸閱讀
[台南]中西區康橋商旅民生館(KINDNESS HOTEL TAINAN MINSHENG)
[台南]古都伴手禮~連得堂煎餅+安平鮮爆蝦餅+蜜餞+瓜瓜園+進福花生糖+依蕾特布丁+大師兄蛋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