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7 喬治市景點遊(一)康華利斯堡FORT CORNWALLIS
根據明朝永樂年間時的「鄭和航海圖」,
便可以找到有關通商檳城的文獻記載,
可見這個位在馬來西亞西部的印度洋小島,
早到十五世紀便開始中國有了往來。
西元1786年,這個長滿檳榔樹的小島,
為了避免北方的暹羅(泰國)侵略,
於是當時的蘇丹皇室便和海上霸權大英帝國旗下的
東印度公司簽訂了租借契約。而東印度公司則指派了
Captain Francis Light(萊特海軍上校)前來接掌
這個日後成為大英帝國位在遠東印度洋上重要轉運站的檳榔小島。
而萊特上校掌理後,除了努力從事於小島上的開發,
更大力歡迎當時南下的華人移民島上。
後期檳城與新加坡、麻六甲更是成立了海峽殖民地,
並由檳城掌有管轄權,經濟發展非常快速。
現在的檳城由位在印度洋上的獨立島嶼~檳島
與馬來半島上的威斯利省(Seberang Perai)合組成的行政區域。
中間以長達13.5公里(目前為亞洲第四、世界第九排名)的檳威大橋連接著。
而位在檳島東北部的喬治市,不但是檳城的首府,
更是一處保有多元文化並存的城市;
除了可以觀賞到曾為英人移居亞洲最早的城市時
留下的許多美麗建築物外、還可以看到濃厚的華人傳統色彩,
古老的長屋與熱鬧的廟寺以及小印度裡的香料氣息
與華麗莊靜的印度廟宇等。
然而馬來西亞的國教仍為回教,
因此,在街頭也可以看到優雅的清真寺所在。
位在圖片右方角的,便是當初萊特上校所登陸檳城的地點,
稱為FORT CORNWALLIS(康華利斯城堡);
那麼,就由此展開殖民時光之旅吧!!
康華利斯城堡每天的開放時間為早上九點到晚上七點,
參觀門票為大人RM2,小孩是RM1。
門票也相當好看;
原先使用原木所建造的康華利斯堡,
後來在西元1808年到1810年之間,
英國殖民政府利用印度囚犯加以改建為石堡,
以加強它的防衛能力。
如今成為歷史遺跡的城堡,更是改建成為寛闊的公園,
在入口處便可見到懷念萊特上校的銅像;
而銅像旁有座迷你的小砲,也吸引大家一同來合照;
除此之外,小砲對面還有英武的英軍看板可以一同合照留作紀念。
看板旁便是一間老舊的白色小教堂,
由於萊特上校是個虔誠的基督徒,
所以特地在城堡中也建造教堂來獲得心靈上的平靜。
在教堂的前方便是當初建造來當作軍火庫使用的庫房,
現今已經改成資料展示間;
利用一個個的看板說明康華利斯堡的歷史與功能,
以及日後改建為石頭城堡時的工程記念照片;
當時檳城做為大英帝國東南亞據點時的歷史與照片,
以及昔日珍貴的丁香、肉蔻等香料的貿易往來展示;
此外,英國為了運送來自中國廣州的高級絲綢,
也將檳城做為中途的轉運點。
而在這些軍火庫的上面,便是一大片的綠地,
由這裡看出去就可以看到喬治市的地標
與它後方充滿英國殖民時期風格的銀行街建築群
(請參喬治市(二)銀行街內容)了。
旁邊還可以看到檳城的港口,碼頭上正停著一艘豪華郵輪。
話說檳城港口可是東南亞各大郵輪的停留港喔,
萬花筒也要找時間來搭一次豪華郵輪開開眼界。
由綠地往前方海岸邊走,城堡上方有成排的大炮對著印度洋海岸;
這些大炮是由荷蘭人所餽贈給柔佛的蘇丹因而設置的;
雖然曾經被海盜給掠奪過,但後來成功地再找了回來。
而底部是個像藥盒形狀的彈藥庫。
最前方有個小小的迷你燈塔,約有21公尺高,做為海上船隻的指引之用。
純白色的燈塔在1914年重新改建,
其後也更名為檳城港燈塔(Penang Harbour Lighthouse)。
而在城牆上的大炮裡,每一隻都看得出來富含歷史的痕跡;
不過在這其中有隻西元1603年製成的SERI RAMBAI大炮,
原本也是荷蘭人是送給柔佛蘇丹的禮物,
後來在1613年因葡萄牙人給轉運到爪哇,
而後又被亞齊人給佔有,再輾轉到海盜手裡,
最後被英國人拿到才又回到此地落腳。
不知由什麼時候開始,當地有個傳說認為SERI RAMBAI大炮擁有神奇的力量,
會令婦女懷孕,故有「祈子砲」之稱。
以前還有很多婦女前來獻花燒香,不過現在已被禁止。
而位在SERI RAMBAI大砲後方的白色藥盒形彈藥庫,
裡面還保存著當時放置彈藥的貨架面貎喔。
來到檳城,可一定要來康華利斯堡緬懷一下檳城殖民時期的開端,
也順便在這個油綠盎然的公園裡踏青悠走喔!
康華利斯堡 FORT CORNWALLIS
ADD:Padang Kota Lama, Penang
[馬來西亞]亞洲航空搭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