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1226 穿越時空絲路行(下) The Silk Road

離開了肥沃豐饒的吐魯番後,接下來再漫行長達2320公里後,便會來到印象中較不熟悉的商人之城~撒馬爾罕了,而這裡也就是現今改名為烏茲別克的中亞城市。

 

由於位處中亞各地交接之處,匯集了東西雙方遠道而來的各項寶物;因此也聚集了許多商旅車隊到訪,商業氣息濃厚而熱鬧。

居住在此地的民族為索格底人,精明而又勤奮;藉由貿易往來而得到豐厚的利潤。

再看一個美麗的燈光照明,充滿了阿拉伯風情。

對了,也別忘了為駱駝護照蓋好章。

走進撒馬爾罕的天地之中,狹長型的展區郤很有學問。

入口右側的兩幅畫作是來自於索格底某間房屋內牆上的繪畫,說明了傳奇英雄洛斯達姆的英勇事蹟;

在特殊場合裡,常有表演者會演出洛斯達姆的故事來娛樂賓客。


畫作中訴說著有隻龍正在攻擊著洛斯達姆,並用尾巴引誘著洛斯達姆坐騎的腳,還試著用嘴壓碎洛斯達姆的頭,洛斯達姆已用劍砍了龍兩次,火焰正由傷口處噴出。

殺死了龍之後,洛斯達姆騎著他神奇的坐騎離開,右手拿著寶劍,左手握著韁繩,和一群效忠他的人迎向更多冒險的旅程。

在還沒有發明紙張的年代,人們是用什麼書寫的呢?以東方而言,中國人大多會使用竹子與絲稠,而東南亞或印度人則使用貝多羅葉來記錄;但在西亞方面,有時會在木板上舖層臘,然後用尖筆寫在臘上,或是使用楔形文字黏土板、莎草紙或羊皮紙來書寫。

同時,中國的偉大發明~造紙術也隨著絲路與戰爭流傳開來;據說是因為伊斯蘭士兵在西元751年時於中亞塔拉斯河戰役中擊退中國軍隊,並俘虜了幾個士兵,要求他們在撒爾馬罕建立造紙廠與開始造紙技術。自此,撒馬爾罕便以製作精美紙張而在伊斯蘭世界聞名。

中亞早期的造紙者使用一種和這裡所展出類似的造紙模型。這種模型有兩個主要份,一個木框和一張用蘆葦編成可彎曲的簾子,當模型浸入桶子內,植物纖維會在簾上形成一張紙,然後將簾子從木框上拿起來,並將紙張翻面乾燥即可。

中國的紙大多以木漿做為材料,但是也會嚐試用大麻、亞麻或桑樹樹皮來造紙;而在中亞和中東則以亞麻布或棉布來製紙。

而因為材料的不同所以做出來的紙也有不同的顏色與質感。

整個造紙的步驟在這些十六世紀便已出現的中國畫作可以看到人們如何利用竹子來造紙;先將植物或布料切碎後浸泡在水裡,再將植物煮過搗成漿。

將煮好的漿混合水後,細小的纖維便會浮在水中,再把紙模浸入紙中後拿出,便有一層紙漿黏在紙模上;接著將濕的紙張由紙模取出後瀝乾水份後晾乾便形成好用的紙張了。



由於造紙術的流傳與大量製造,人類的生活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以往絲路上的旅人都得背負著沈重的竹片或是石頭來記錄所見所聞,而有了輕便又方便收折的紙張後,一切都變的容易和方便,在資訊上的流傳與發展也變的快速又普及。

當紙張發明後,筆和墨水的產生與製作技術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成長著。中國人便因此發明了印刷術,伊斯蘭人雖然沒有印刷術可以快速地複製大量的畫本,

但是他們會利用大量的抄寫員在清真寺內大聲地朗誦出內容讓書量產。

由於中國的金融體系發展的較早,所以很早就有以紙張做的法定貨幣方便絲路商人的交易。



在西亞世中,當有了紙張可以使用後,宗教與文化的流傳便更加普遍;例如這本經文,筆法寛粗,主要在描述佛陀遊歷印度講道時,曾講六次的講道內容,包含此處對「虛無」的解。隨著佛法概念的傳播,必須為經文作翻譯。這中文文本是玄奘於西元六百年後譯自梵文的六百章節之一。

有了紙張後,中東的科學與學術蓬勃發展。這本醫學文本是根據阿拉伯科學家海什木(西元965至1040年),海什木被譽為現代光學之父,這張圖是描繪人眼的結構。

西元七百年後,有了紙張的伊斯蘭世界最初運用其在書記、記帳方面,幾世紀後便也將「古蘭經」等許多神聖文本抄到紙上。

而在絲路上最重要的主角便是駱駝和商隊了,他們來往東西雙方,傳遞了珍貴的貨物與資訊。

想要瞭解絲路的全貎嗎?這裡有台平面式觸控螢幕,可以讓你以互動的方式對絲路多加認識。

而能協助絲路旅人的最大助手,便是沙漠旅者~駱駝喔!!

駱駝的腳寛大又有肥厚的肉墊,能幫助駱駝在岩石路上保持平衡,走在沙上而不會下沈;駝峰之中不是儲存水份,而是儲脂肪,在長時間無法進食時可以提供能量。眼睛長滿濃密的眉毛和眼睫毛,能避免灰塵進入眼睛之中。身上濃又密的皮毛更是可以讓駱駝即使在中亞地區攝氏零下29度的氣溫之中,也能常保溫暖;旅人還會剃下駱駝毛紡成紗、織成地毯或毛毯、袋子等,當作保溫衣物或是物品使用。

而駱駝牠那狹窄的鼻子可以快速地閉合防止沙子吹入,厚又強韌的舌頭可以忍受尖刺,單子沙漠中的草與有鹽份的植物;強勁的胃也能消化掉這些粗糙的食物。這些都是駱駝能在沙漠之中稱王的主要原因喔!!



駱駝的駝峰有分單、雙峰,分別適合不同的旅行型態。

要在絲路上行走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得有兩把刷子可行呢。

危險的絲路旅程中,有著許多致命的危機...除了流沙之外,還有毒蠍、怪獸及猛獸;溫差極大的氣溫與乾燥的天候也差會令人生病,斷糧的危機也隨時都會出現。

這時,位在絲路之中的休息站便是旅行重要的守護者。

這只大夏駱駝的複製品,其真品來自中國古墓,載滿西方珍貴物品。駝峰左右與後方以韁繩固定行囊,物品多到使駱駝的寛度加倍。

而駱駝鈴則因為商隊投宿的旅舍裡,夜間充滿音樂、笑聲、喊叫、朗詩與祈禱的聲音;駝鈴的響聲則是告訴旅人該收拾行李繼續上路了。

駱駝夫雕像則是栗特商人遷居中國,並在絲路西端貿易處組成駱駝商隊。這尊牽著駱駝的雕像來自於中國,但鬍子、尖頂帽與配腰帶的外衣,將他西方人士的身分表露無疑,也許是參加商隊的栗特人。

在伊斯蘭崛起前,波斯、索格底和中亞區域的人都信奉一位三千前先知,依據他的教誨而成為索羅亞斯德教;在他的教義中水和火代表純淨,都會運用在神聖的儀式之中。而神聖的火則以多種符號出現在以下的錢幣之中。

中亞山區中則有大量豐富的硫化鉛礦,其中常會發現銀礦;將礦石搗碎後放入土製容器萃取,再將鉛融化後刮掉後,容器裡便只剩下銀了。

金碗與銀杯都由波斯經由絲路來到中國,而中國的藝術家們也很快地的感染了異國風格;這個金碗具有中國式的外形與動畫,但是花型設計郤受波斯影響。而銀杯也是七百年前就埋在今天位在中國陝西的何家村地底下,該遺址出土的銀製品為金製品的五倍。

索格底藝術家很擅長利用金屬礦物來製成美麗又耐用的生活器皿,而隨著絲路這些用品也來到中國或西方各地。

對撒馬爾罕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則來到絲路的最後一站,巴格達~伊斯蘭之城。

一路來到巴格達前的旅途也不容易,不但天氣乾燥炎熱,同時還得小心蠍子和毒蛇呢。

展場中的巴格達分為二個部份,首先是介紹阿巴斯王朝與玻璃工藝之美。

長達近一年旅程已經來到終點,這個美麗的城市同時也是個充滿智慧的學者之城喲。



還記得天方夜譚裡的阿里巴巴與小胖嗎?!這裡便是他們的故鄉呢。

西元前一百年前在中東地區就已經開始發展玻璃藝術了,而後經由絲路來到中國,被當作最稀有的珠寶呢。



而吹玻璃的過程可不容易,先將沙子、石灰、蘇打粉三項原料先融和,再把融合物放到1370度高溫的熔爐中加熱,等溫度稍為降低後再將吹管的一端插入玻璃中,利用吹管吹成一個泡狀物,最後把泡狀物放在平面上滾動或加以塑形才算完成。

在小樽看到大家試作玻璃後,便瞭解到這可真不是簡單的事,要耐高溫又要具有藝術天份,才能將危險的高燙玻璃製成各式美麗又晶亮的作品。光是這根玻璃吹管的重量就很練手臂呢!!



其他的製作技術還有以下六種,也都是需要耐心與耐力的工作。

 有了精湛的玻璃製作技術後,生活也隨之改變。各式美麗的玻璃作品開始進入生活,令日常用品更加耀眼。

智慧的人得到充許可以飲酒耶,我的小啜行為得到了一個很有歷史的理由,太讚了!!

具顆粒的杯子~待玻璃冷郤,再將杯壁切掉、磨掉、使圓形凸出。這個類型的杯子廣為流傳,連在中國都有發現過。

具幾何樣式的杯子~伊斯蘭玻璃技工嚐試以新的手法設計作品,這個杯子的樣式,是由玻璃技工以各種金屬鉗子捏夾表面而成。

這個小型玻璃水壺適合盛裝香油,擺在王公貴族的更衣室裡。

中東瓶子的優雅形狀與設計代表,玻璃技工是將熔化的玻璃吹進模型中所製成。

學習到十六世紀的玻璃製作技術後,另一邊的展區有著更加豐富的資訊。

 

 一點也看不懂的阿拉伯文字讓大家聯想起最實用的阿拉伯數字了吧?!但阿拉伯數字的由來為何呢?以下便知分曉...

原來看起來彎彎曲曲的阿拉伯文,事實上也是由許多符號各代表一個字母所組成,有了初步認識後才覺得和它親近了些。

大家都知道中亞地方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可蘭經便是信仰的依據。

早期的古蘭經寫在上等的羊皮紙上,書法家使用粗寛、具稜角的庫法阿拉伯字體,據說源自於伊拉克的庫法。

阿拉伯文字除了是閱讀書寫之用,同樣也是美麗的圖案;藝術家們早早便把這優美的圖案揮灑在生活中。

阿爾罕布拉宮是西班牙格拉納達的著名宮廷城堡,位在山丘上;由西兀十四世紀的那斯爾王朝所建造,為伊斯蘭建築的不朽之作。這塊門口的刻字聖板上方的縮小複製品,阿拉伯藝術家以文字設計出精緻的樣式。而同樣的美麗文字也常被藝術家使用於碗盤之中。

同時,藝術家也會以祝文或古蘭經裡的經文來裝飾金屬容器,這個水容器便是如此。



去過回教國家的人應該有印象吧?!這塊指向麥加的磁磚時常可見。

不要搞混了喔,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可不是來自於阿拉伯。但名為阿拉伯數字則是因為它們是透過阿拉伯人所流傳到全世界的。

除了數字,伊斯蘭學者也將許多希臘文著作譯成阿拉伯文,例如這本突破性的藥材書,是由醫生迪奧斯科里斯於西元40至90年所著作的。此頁記載薄荷、羅勒、百里香與石蠶屬植物等藥草。

這本恆星之書是在西元964年由波斯天文學家阿布德 熱哈曼 阿爾蘇飛所著,他將希臘、波斯與阿拉伯的天文知識集結出書,按星座排列,記載上千顆恆星的位置、顏色與亮度,成為天文學家數百年的必備工具書。而仙女座大星系的記載也是首見於此。

波斯的伊斯蘭科學家與哲學家納西爾 艾德丁 圖西,是個淵博的學者,西元1200年後的論著由醫學到數字無所不含。他的天文論著回歸古典時代的托勒密思想,也成為接續數幾百年最先進的論著。此本手繪天文論著小巧易攜,並有手繪圖樣,主人抄於西元1569年,並於頁緣下註釋。

而為了取悅有的顧客,巴格達的學者常發明想天開的機械儀器。這本機械儀器之書中的水鐘是由一位伊斯蘭技工於西元八百年前後所設計的,上層的水輪控制流水量,以達計時的功能。

有了文字可供記錄後,許多驚奇的發明開始廣為流傳。

水鐘的發明中國人也很早,但以下的水鐘是運用希臘的概念所製成。

光看外形就很有伊斯蘭氣息吧!!迄今仍然實用的水鐘,果然是歷史上的一大發明。

巴格達之所以稱為智慧之城,便是因為它聚集了眾多天文學家與科學家;運用古老希臘流傳下來的知識,加以改進和創新,發明了更加實用的天文儀器。

除了機械上的發明,以下的天體儀與星盤都是研究天文的工具,像天體儀是因為中國與伊斯蘭天文學家皆認為夜空是包覆地球的球面,為了表示天體的位置與移動,他們將星座環繞在地球外圍,由外而入觀之是相反於現實中所見的星座。而星盤是用來計算星空樣貎與星體位置的儀器。有了星盤,學者能定位星體、得知緯度。並預測日出日落,也就是清真寺宣布禱告的時間。

利用星盤便可以知道現在的時間,完全就是手錶的原型嘛。


只需對準某顆星星,再加以調整星盤上的刻度,再將調整尺對到日期,即可看到時間出現在星盤外圍。

分為正反兩面的精準星盤。

阿拉伯的文字、精細的玻璃工藝與廣泛的天文學理,都在巴格達中蘊育成長,而這趟長達七千多公里的陸上絲路之旅到了尾聲。不過,隨著時代的衍進,人類也開始了海上絲路之旅。

無論是陸上或海洋,高額的貿易利潤與運送途中的危險都是形成正比的代價。但由於海路的時間較短,逐漸替代的陸上絲路的功能。

之前才想到阿里巴巴與小肥,這時辛巴達也出現了呢。

現場展示的帆船是由阿曼政府送給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禮物,是在海上絲路時代廣受運用的船型。




聰明的水手們懂得利用季節性的季風,來使船行更加流暢。

擁有良好的駕駛技術,也要有堅固的船隻啊。利用東南亞的柚木或椰子樹便可以打造堅固耐用的船隻,即使不使用釘子也可以完成喔。

這些耐用的船隻之中,當然是要裝滿寶藏航行世界交換更多的報酬與貨物。

利用陸上絲路來到中國的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居然是由海上絲路再回到義大利,真是太厲害了。

利用大甕與稻草來保護易碎的珍貴瓷器,讓長久的船行運送不會失損;

參觀完海上絲路後,別忘了登上二樓,前往沙漠體驗區。

沙漠體驗區入口處同樣有隻頭大的駱駝背負著各式物資在迎接大家的到來。

一旁還有蒙古包與蒙古馬的佈置,令我遙想多年前在蒙古大口吃肉,並騎著驕小強靭的蒙古馬在藍天綠地的蒙古高原上徜徉的回憶。

意外的,蒙古馬兒並不高大,反而有點迷你,但其耐力與狂放感郤絲毫不遜色。

這個蒙古包是仿成吉思汗所居住的蒙古包所設計的。

接下來再進入沙漠體驗區感受一下身處沙漠的感覺。可惜溫度並不太像,在如此寒冷的冬天穿著厚重的羽絨外套進去,都只感到一點點悶熱而已,和真正置身沙漠的乾曬感差粉多。

短短的體驗區,主要是讓大家可以學習一些有關沙漠的知識。

其中還有互動品可以聆聽在沙漠中會出現的動物叫聲。

同時還可以小小地見識到在沙漠中旅行會看見的景象。

像是為什麼會出現海市蜃樓的現象。

以及沙漠氣候對旅行者的影響很大,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才能保護自己在旅行中不受打擾。

走到這裡絲路之行已經全部結束了。我的六個紀念章也全部收集完成囉!!

最後導覽說到今日的絲路現況,今天我們所參觀的四個絲路古城,大多成為現代化又進步富饒的地區;

唯有巴格達因為近年來戰火連綿,所以人民在生活與發展中有點受阻,不過希望它很快地可以重新站起來,再度成為對世界有所貢獻與幫助的大城市喔。

 有沒有許下願望,讓找個機會,讓自己也來走趟珍貴的絲路之旅呢?!

走到出口,若是還想再參觀完紀念品區後再度回來參觀展區,

別忘了請工作人員在手背上蓋個章才可以再度進入喔。

紀念品區的小駱駝吸引了我荷包與目光,好想帶牠一起回家喔!!

參考相簿20111226穿越時空絲路行

延伸閱讀穿越時空絲路行(上)

穿越時空絲路行(下) The Silk Road

TEL:02-28341184

ADD: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WEB:http://silkroad.ishow.gmg.tw/

展覽期間:2011/10/29~2012/01/29(台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花筒的天空 的頭像
    萬花筒的天空

    萬花筒的天空

    萬花筒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