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9 桃園縣忠烈祠
1938年(昭和十三年)由日本殖民政府興建於現今桃園縣的虎頭山山麓的桃園神社,其建築結構乃採取仿唐式風格為日本時代所建,由「春田直信」所設計,用以祭拜神道皇祖神天照皇大神,豐受大神以及大國主命等,是現今保留最完整的日式神社建築,內政部更於1994年認定其為台閩地區的第三級古蹟喔!!
不過跟著GPS一路往前走,明明就已經到達了目的地郤怎麼是山壁一整片啊?幸好路邊有個斜坡式的空地停車場,將車停好這才發現旁邊有個石碑落然註明著桃園縣忠烈祠的所在。
明明是道簡單的石階,多了前面的奉獻石塊便變的有日式風情;順著石碑旁的階梯向上走,猜想著上方將有怎樣的風光呢?
踏上最上端的階梯後,視線將會豁然開朗,簡單的綠色與灰色兩色呈在眼前;簡單的建築與古樸的風格讓人心情頓時化為沈穩。
路邊不時有著小小的石碑註解著周邊的設施。參道,為參拜者所行走之路線,「社號標」立於參道起點。拾階而上,軸線意向強烈,跨入現存鳥居之後,再次登上階梯,進入神門。
鳥居前方的參道兩側有著對齊而立的石燈籠;
石燈籠,亦稱「獻燈」,多由氏子及崇敬者所獻納,並於夜間點燈,最常見者為「石燈籠」,其多安置於參道兩側,以對稱方式排列。
而石燈籠後有著一座小巧的完成紀念碑亭;
當然最顯目的便是位於正中央的石造鳥居,原本多以木頭製作的鳥居近年來因木材取得較難而改採石造,也是別有一番風情。
鳥居後方是中門與拜殿、本殿的所在,就讓我們慢慢觀賞下去吧!!
由鳥居進入後首先所見的便是左前方的手水舍,和許多日本寺廟現況一樣,在廟前多會設有供前來朝拜者洗手、漱口用的淨身台;
水手舍,亦稱為「水盤舍」、「水屋」、「手水屋」等,其功能是為參拜者進入神社前,需先行洗手漱口,得以清淨身心。
而手水舍對面則是神務所,
原來路牌就設在神務所的門前,一旁的桌上還有紀念章可以收集,來時別忘了帶張明信片或紙來喔~
神務所的後方還有片小空地,綠樹扶疏很有身處日本古剎的風情,而神務所的內部也是完全的和式風格。
神務所,其功能是作為神職人員處理日常事務、休息、齋戒、沐浴之用。
在神務所的前方有隻銅馬,風姿綽約的迎風躍動著;
肚子上可是有著菊花的圖紋喔。
銅馬,以青銅製造,腹部刻有代表原桃園神社社徽之菊花形紋樣,已遭磨損破壞。
咦,這是什麼情況啊?!
原來是有人在外拍喔,這造型或想法也太特別了吧?!辛苦了,模特兒同學...
另一旁還有和服與忍者(躺在地上者)也在外拍,好應景啊~
石階兩旁各有一隻威風凜凜的石獅,瞧它神情生動的呢。
中門與拜殿之間還有參道與兩側綠意油然的草坪;
有家人正在中門前親蜜地合照,相當溫馨喔!
中門,「門」與鳥居代表門等的建築機能,均用以界定神社不同空間屬物的建築構造物。
穿過中門後變會看見莊嚴的拜殿被綠樹環抱著,襯著整片的藍天白雲,非常地有意境。
拜殿共有四扇大門,地柱、門板四角與中央部份均以青銅鑲鑄,除了表示莊嚴隆重之意,還有強化及防腐的功能!
拜殿大門入口後可直視後方神殿,兩者之間以通廊相接;屋樑上有著許多牌匾。
抬頭一望,天花板是唐朝建築風格中的格狀天井(在日本是稱為折上格天井,而中國則稱為覆盆式天井),素雅之中帶有莊嚴之氣。
拜殿,為一般朝拜者列隊祭拜的空間,是全區建築面積最大的神殿,左右兩側的附屬空間為「神樂所」和「祭器庫」。(現今全為供奉烈士牌位之用)
而最後方的本殿則立於高台之中,是只有主祭者才能進入的地方喔。
而在神務所旁也有著可愛的田字形路燈,非常平穩莊嚴。
兩者造型不同想必功能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均以斑駁,表露出歲月的痕跡。
參考相簿:20100619桃園午茶去~不成
http://photo.xuite.net/jennifer99/4120784
桃園縣忠烈祠
桃園縣桃園市成功路三段200號
http://www.tycg.gov.tw/site/site_index.aspx?site_id=055&site_content_sn=1268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