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8 永遠的他鄉~高更
自兩個月前就透過好友代為購買優待票的高更畫展,趁著今天天氣晴朗心情輕鬆,也該是來去參觀欣賞的時候啦~
說到高更,其全名為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雖然是在法國巴黎出生,但小時候因父親失業而跟著父母遠渡重洋到母親的家鄉祕魯。而這段自三歲到六歲都住在祕魯的首都利馬的童年,南美洲的美景與人民,便成為高更腦海中美麗的畫面,也導致他後半生持續追尋異鄉之美的根源。六歲時再跟隨母親回到法國,長大後任職於股票證券公司,和來自丹麥的梅娣‧蓋德結婚。在經紀公司認識了喜愛繪畫的同事,高更也開始欣賞藝術收藏,在認識了印象派畫家畢沙羅,進而開啟他的藝術之路。於是高更初期與印象派團體往來密切,且受畢沙羅影響很深,著重關心光線和筆觸,進而成為了業餘的畫家。不久後遭遇到金融風暴而失業的高更,決心選擇理想,專心投入藝術創作,開始他的漂流生涯。由此起他的畫風開始轉變,不再為前期的優雅寧靜,轉而趨向「原始」的風格。高更開始尋找童年夢境中記憶,他曾長駐在法國西部的布列塔尼、西印度群島的馬丁尼克、短暫於南法的阿爾,最後留駐南太平洋的大溪地。世界角落土地上的自然豐富色彩和居民樸實生活影響著他的畫筆。高更轉而強調「色彩」,讓色彩成為一種語言。其用色和線條都極為粗獷濃烈,在現代藝術史中,他一直被世人拿來與梵谷相提並論,被譽為梵谷的精神對手。
如果你也想來欣賞高更的作品,在北美館門口可以直接購票,當然也別忘了花個20元租台團體導覽,讓專業人士來帶領我們進入藝術的世界喔~
這次的展覽位在一樓,朱紅色是高更最喜愛的顏色,即強烈又顯目,自有一番風格!!
大廳還有幅本次展覽最受歡迎的「三個大溪地人(Three Tahitians)」,看板立在中間喔~
同樣地,參觀展覽是不可以照相及飲食的,最好也別穿著有跟的高跟鞋好嗎?戴著麥克風的我們都會一直收到高跟鞋在空曠展間中摳摳作響的雜音呢,很是惱人喔!!如果參觀到一半想出去使用洗用間或休息一下,別忘了在出口處找工作人員蓋個章喔!!
身為後印象派代表人物的高更,本次展覽中展示了多幅他於印象派前期使用瑣碎的光影和固定的短暫意象畫作,以及少量後期其將造型簡化,只使用鮮豔具象徵性的色彩,以平面與裝飾性的構圖作為整體的描繪,開創了綜合主義的畫風。有人認為他開啟了日後象徵主義流派和超現實主義,同時也影響了二十世紀初的野獸派和表現主義,在西方藝術史中佔有極重要之地位。
在大廳的左側便可以找到高更展的紀念章喔~
這次展覽中除了展示高更的畫作之外,還有一些高更的工藝作品;原來這位大師除了具有繪畫天分,在雕塑及版畫上也頗有才能喔~像這個紀念章中的雕像便是高更生平所創作出最大的一個作品~野蠻人!!
享年55歲的高更、梵谷及塞尚合稱「後印象主義三傑」,高更雖被譽為梵谷的精神對手,但創作數量相較稀少。現存作品更是分散於世界各地博物館或私人收藏,此為首次來台展覽。展覽內有八十餘件作品,其中更有高更名畫代表作「三個大溪地人(Three Tahitians)」,為高更在大溪地巔峰時期所繪,以及「阿爾風景(Landscapes from Arles)」,為高更與梵谷共同生活時的作品。
不過我喜愛的高更作品,大多是他在大溪地時期充分運用色彩與自然原始的作品,給人強烈又溫暖的震憾~雖然本次只有少量作品來台,但可以在明信片區看到許多他在大溪地的創作!
在本次展覽中,遇到了講解超有趣又專業的團導人員,在一個多小時的講解中,徹底地令大家瞭解到高更的生平與想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更多面地欣賞完高更的作品,真的很不錯喔!!
同場加映上回展覽中看到的高更於大溪地的另一幅作品,現在是我收集紀念章的小本子喔!!
參考相簿:
延伸閱讀:
台北市立美術館
地址:臺北市10461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電話:02 25957656
本次展覽網址:http://www.tfam.museum/TFAM_Exhibition/exhibitionDetail.aspx?ExhibitionId=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