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0 馬祖北竿 芹壁聚落
芹壁聚落位在馬祖北竿島的西北方,是座早年仰賴漁業而繁華富裕的村莊,可惜在民國六十年後,漁獲逐漸枯竭,導致村內人口外流而近乎形成空城。不過,也因為如此整個芹壁村落得以完整保存,成為傳統閩東聚落的代表。
聚落裡的房屋外牆多以當地自產的花崗石為主,遠遠望去這座位在海邊的村莊猶如一座海上石城;若由海上往陸地望去,整座村落就像是鑲嵌在「芹囝」後方山壁上,「芹壁村」便因此得名。
在地居民則稱它「芹囝」的就是村外澳口一座突起的花崗石礁島,遠望看來像隻龜故名龜島。
龜島的四周海水平靜似鏡,也使芹壁多了個鏡澳的名稱。
天氣好時不但可以清楚看龜島全貎,還可眺望對岸大陸沿海城市喔!!
只須站上芹壁村的高處往海上看,便能拉近鏡頭看到對岸城市的沿海風貎;與大陸的距離如此之近,難怪戰時會成為作戰前線的首哨站。
現今的芹壁聚落,大致保留了當年石城的樣貎,這是由於馬祖縣政府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以及「閒置空間再利用」兩項活動,才得以將這難得的閩東式傳統聚落完整保留。
在多方宣傳及遊客們口耳相傳下,近幾年來訪芹壁村的遊客越來越多,就連電影、廣告等也來此取景,現今已成為觀光客來到北竿島必訪的景點。
尤其到了夏天,村中藉由古厝加以翻修的民宿,更成為外地遊客響往居住,回味昔日石城生活的落腳地點,常常是一房難求的繁景。
不過我們來訪的這時正值寒冬之際,整個芹壁村落顯得安靜幽然。村裡的每座房屋、每面石牆都在燦爛的陽光下閃閃發光。安靜無聲的村落裡,只有我們兩個遠來的遊客,腳步輕快地在石城中漫步遊走。
中午時分正好遇到芹壁地中海民宿的老闆娘,肚子餓的我們就拜託老闆娘為我們煮頓簡單的在地風味餐;
在琳琅滿目的餐點中,老闆娘建議我們吃點馬祖特有的老酒麵線和紅麴炒飯,當然好啦,這本來就是我們來馬祖必吃的口袋名單。
點完餐後,我們就坐在民宿戶外的庭園裡等著美食上桌,同時還能欣賞平靜的海面與龜島風光,將整個芹壁的寧靜景色收納眼中.....
現點現煮的馬祖料理登場了,散發老酒清香的麵線吃起來酒香迷人而不醉人,Q而不爛的麵線吃起來很爽口。而紅麴炒飯嚐起來很像平常的蛋炒飯,有蛋的香氣在口腔中遼繞,但又多了份淡淡的酸酒味,果然是很特別的馬祖在地菜色。
吃完午餐和親切的老闆娘道了謝,我們繼續遊走在芹壁村中近距離的欣賞花崗石屋厝之美;
由剛才去訪的坂里大宅發現了馬祖石屋的小祕密,利用石塊打造的房屋,因為建造的方式而表現出屋主的經濟能力。
舉例來看,昔日漁村時代,經濟能力比較不好的人家在興建房屋時大多採用亂石砌法,
將形狀、大小不一的石塊逐一排列變堆成石牆。
而經濟能力足夠的人家,會先將石塊大致裁出平坦面,再以人字法或丁字法砌成牆面,如此堆成的石牆較為密實,一來不容易透風可以阻擋海上傳來的強風,二來房屋也更為堅固。
這是人字砌法,斜置的石塊交叉為人字很好認;
石塊平置,利用堆疊錯位使縫繚形成丁字,故稱為丁字砌法。
再來,由屋頂的形狀也可以作為經濟能力的判別因素,簡單的一脊兩坡是普通人家的格局;
而前方這棟建物採五脊四坡頂可就是較為富貴人家的作風囉!!
另一項建築特色是會將石塊壓放在屋瓦上,而且屋頂的簷邊很短有些幾乎沒有,或許還會以灰泥封住簷口皮瓦等,都是為了防止海邊狂風來掀瓦的作用喔。
石牆上還有一個古式八卦,可見在地居民也很重視風水理論。
村落的置高點還設有涼亭及瞭望台,不僅有保安的功能更可以遠眺前方美麗海景。
如此優雅寧靜的小山城在戰時被加上抗戰標語,為這繁華不再的村莊增添了戰地風情;
芹壁的美在於它的寧靜與平凡,一張木板兩扇木窗陳舊的石牆,就能散發濃濃的傳統、古老風情;傳遞著馬祖漁村原始的美麗與哀愁。
步上重新整建後的整齊石階,我們要登上山腰的天后宮,一探村莊守護神的所在。
小而精美的寺廟鎮守於村民的安全與平順,鮮亮的屋簷採傳統火焰形與馬鞍形山牆相互搭配,在馬祖的各個聚落中形成明顯的目標。
線條柔和的屋簷造型看來莊嚴,是傳統馬祖寺廟的特色。
混合使用人字砌與丁字砌所建構的天后宮,是全村居民的精神寄託。
我們也有試著要將硬幣投入前方的小圓洞,不過真的不容易啊~
站在天后宮旁欣賞前方澳口與海景,迎著略為刺骨的寒涼冬風,但在陽光溫暖的包覆下,只感受到清涼的暢快。
天后宮下方則是鏡澳文史館,
館內簡單地陳設迎神用具與芹壁村的美麗海報。
芹壁聚落的房屋因應山勢展現梯狀排列,層層相疊,錯落有致,形成北竿島上最美麗的畫面。難怪有人提出它與歐洲許多小鎮山城有幾為相似的說法,無論是南法普羅旺斯,或是希臘小城,這裡都有更傳奇的戰地故事可以勝出。
夕陽西下時落日灑落在芹壁的山間村裡,給人置身詩畫美景般的錯覺。
來訪馬祖北竿島,千萬別錯過這優美沈穩的小小山城,走訪一遍屬於自己的小鎮故事喔~
[註:本文許多景點介紹皆參考馬祖戰地文化、馬祖國家風景區網站,於此致謝!!]
參考相簿: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